中国经济周刊|云南大理:久久为功,以革命性举措打赢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-欧洲杯在线开户

2019-03-13

3月12日,中国水环境集团大理洱海环湖截污一期ppp项目刊登在《中国经济周刊》2019年第5期刊发的全国两会报道上,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。中国水环境集团将秉承央企责任,保护洱海生态,为美好生活补短板。持续打赢洱海保卫战,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。

媒体报道原文如下:

2015年1月20日,在洱海边的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,习近平总书记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,经济要发展,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。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,让“苍山不墨千秋画,洱海无弦万古琴”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,并“立此存照,过几年再来,希望水更干净清澈”。

转眼4年过去了,洱海保护治理做了哪些工作?洱海目前的生态状况如何?下一步怎么办?

2019年2月25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考察洱海保护治理情况,肯定了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,水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。他指出,下一步推进洱海保护治理,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既要增强紧迫感,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,又要充分认识保护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,保持耐心和定力,遵循规律,稳扎稳打,久久为功。

疏堵结合治理洱海

2018年,洱海的水质实现了7 个月ⅱ类,5个月ⅲ类,总体保持了ⅲ类水质,这是2015年以来水质最好的一年。

然而,洱海污染是长期累积形成的,高原湖泊的治理是世界级难题,保护治理洱海的长期性、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容忽视。

“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,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压倒性的政治任务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”3月7日,在全国两会云南省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,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,省州市三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环湖截污治污,初步建成了覆盖全流域、遍及城乡的雨污分流收集处理系统;大力治理面源污染,在流域内禁止使用含氮磷化肥,高毒、高残留农药,压减大蒜种植10万多亩,关停和搬迁了46家畜禽规模养殖场,缓解面源污染;大力推进治理项目的建设。“十三五”规划治理项目已经完成投资162.45亿元,占规划总投资的81%,是“十二五”的5.8倍。

“洱海清,大理兴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大理州州长杨健在接受《中国经济周刊》采访时坦言,面对社会公众对于洱海环境改善的殷切期待,其工作压力用“压力山大”都不足以形容。但与此同时,也坚信洱海保护治理的曙光就在前方。

杨健告诉记者,坚决打好洱海保护治理“八大攻坚战”,首先是要打好环湖截污攻坚战。“我们现在已建成19座污水处理厂,建成了从每家每户到排污干渠的三级管网,长度达4461公里。韩正同志来考察时曾谈到,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。”

在双廊镇,韩正现场调研了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(一期)ppp示范项目双廊镇下沉式再生水厂。该项目由中国水环境集团建设,也是洱海保护的核心工程。

环湖截污,是为了彻底截断流向洱海的生产生活污水,切实有效保护洱海。那么,被截住的污水要如何处理?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告诉《中国经济周刊》,污水处理厂藏身于地下。下沉式再生水处理系统使用生态技术,污水经处理后水质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,尾水进入生态塘库进一步自然净化后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ⅲ类,用于城市景观用水、农业灌溉等,每年可减少从洱海抽清水进行农灌与使用2000万方以上。

除了环湖截污的“堵”,大理还采取了疏解洱海湖滨人口和环境压力的重要举措。通过宣传引导,2018年至大理州旅游的4710万人次中,来到洱海周边的为1800多万人次,有一半以上已经疏解到洱海流域以外。

2018年5月,大理划定了洱海保护蓝线、绿线、红线,目前,紧临洱海边的1806户7270人已经全部完成生态拆迁,拆除建筑面积64.8万平方米。

杨健告诉记者,对于拆迁群众,大理州正在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妥善安置。而拆出来的15米环湖路段正在建设环湖生态隔离带,预计2020年可以全面完成。“人进湖退”的现象今后不会再发生。

破解“没有钱就不治湖”,怎么治?

洱海水质改善需要时间,初期投入大、资金不足仍是洱海保护治理的瓶颈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3月7日的代表团开放日上谈到,洱海水质初步改善,但是稳定向好的拐点没有出现。对已有的成绩不可高估,更不能沾沾自喜,洱海保护治理任重道远。他强调,要以更大的魄力、更大的耐力、更大的力度、更有效的措施,保护治理洱海。要彻底转变“没有钱就不治湖”的被动状态,下决心健全完善投入机制,真正做到以保护洱海统领大理经济社会发展。

事实上,“十三五”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规划实施项目76个,总投资273 亿元,2015年至2018 年,累计投入172.22亿元,还有100亿元的资金缺口。根据洱海保护治理的实际,项目会增加,投资还要加大。对于大理州来说,这是地方财政难以承受的。

杨健告诉记者,这几年,洱海保护治理资金来源,除了一部分是财政收入外,大部分是靠银行融资和社会融资,即ppp项目。

以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(一期)ppp项目双廊镇下沉式再生水厂为例,作为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,6座再生污水处理厂工程总预算34.9亿元,超过了“十二五”期间洱海保护治理的总投入。在这个项目中,政府用1亿元的资本金,撬动了社会资本投资28.8亿元。项目建成后由中国水环境集团负责专业化运营,代替政府提供洱海保护治理公共服务。

侯锋告诉记者,工程总预算34.9亿元,通过中国水环境集团的技术提升,项目实际投资节省了约6亿元,并且按省、州、市抢救洱海的要求三轮提速,提前工期6个月。项目已经释放出巨大的生态环境价值。截至目前,6座水厂共计处理水量849.4万立方米,具有年减少cod 353.2吨,氨氮量79.2吨,总磷减少9.7 吨的能力,为洱海2018年水质全年达到ⅲ类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
作为专业社会资本方,侯锋表示,ppp不仅平滑了政府财政的支出,更重要的是吸引了社会资本中专业化团队参与公共产品的服务供给,是中国供给侧改革高质量服务的重要手段。只有专业化,才能提供全生命周期、成本低的公共服务,才能提供高质量的、高效率的公共服务。

“目前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5个ppp项目,均被列入了财政部示范项目,全部签约落地,环洱海截污工程被财政部列为示范项目受到了表扬。”杨健说。

他谈到,现在洱海保护治理处在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,“不是说不进则退,而是不进就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,就会前功尽弃。”杨健说,当前仍要顶住压力,在已经很高投入的基础上,继续加大投入保护治理洱海。

今年全国两会,杨健带来了两个建议,一是请求把大理洱海保护治理列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,另一个是请求建立洱海保护治理投入运营管理长效投入机制。对于洱海的保护治理,不是一次性的。即使工程性治理项目结束,后期还面临长期的运营维护管理的问题,希望能在更高层面为接下来洱海保护治理提供长期可持续资金保障。

“跳出洱海发展大理”,跳往哪里去?

在全国两会现场接受采访时,杨健拿出了大理新区的规划图,给记者讲解目前正在进行的洱海流域空间规划,以及正在修改中的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。

“以前的规划是围绕洱海建设的规划,现在要根据洱海保护治理的需要,重新修编。”杨健对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说,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大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一手抓洱海保护治理,一手抓流域转型发展,走出一条“跳出洱海保护洱海、跳出洱海流域发展大理”的新路子,全力推进洱海流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革命性转变,努力把洱海流域建设成为云南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示范区。

中国水环境集团大理洱海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

首先是洱海周边污染型企业的转移——原先洱海周边有年产500万吨的三个水泥厂,今年底全面完成搬迁;洱海流域57座非煤矿山已经全部关闭拆除,按照生态环保的要求另行选址建设。“这是前所未有的力度。”杨健说。

产业结构也要跳出传统模式。杨健介绍说,在洱海流域内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。先进装备制造、高原特色农特产品加工、清洁载能产业、物流、生物医药等现代产业正在大理崛起。

从空间布局上,在洱海流域外正在规划布局新的城区。“这一系列措施,既分流了洱海流域的生态压力,也会促进全州其他地方的发展,是相辅相成的。”杨健说。

不过,杨健在采访中也重点谈到,洱海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,洱海水质稳定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,流域绿色生产方式还没有完全形成,湖内累积性污染依然严重,水质和水生态仍处于复杂的波动变化期,影响水质变化的气温、降雨等因素具有不确定性,水质依然存在反复的可能性,洱海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。

“3月5日,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道,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,不动摇、不松劲、不开口子。我马上就联想到了洱海保护治理,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,不能动摇,不能松懈。”杨健说。

杨健告诉记者,今年将继续打好洱海保护治理环湖截污、生态搬迁、矿山整治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、河道治理、环湖生态修复、水质改善提升、过度开发建设治理等“八大攻坚战”。洱海保护治理也有了“时间表”:2019年力争,全湖水质确保6个月、力争7个月达到ⅱ类水质标准。到2020年,流域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,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,洱海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。

本文来源于(2019年第5期《中国经济周刊》)

 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1/12/03 09:50:16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