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媒纷纷点赞大理洱海保护-欧洲杯在线开户
2019-09-06沿着总书记的足迹,重温嘱托,近日,央媒记者采访大理在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中的思考与探索。在中国水环境集团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,记者们见证了污水变清的过程。那么,水清石见的洱海重现背后,又有怎样的新故事?重温嘱托,一起来看央媒记者的报道。
《中国日报》
2019年9月5日《中国日报》刊发题为《英国小哥到洱海寻找“诗和远方”,可那的客栈怎么关了大半?》的短视频,视频以中国日报记者肖恩的视角切入,寻找疑问答案:为何众多游客向往洱海,当地政府却主动关停了大批客栈,今天大理的旅游业又怎样了呢?最终他在中国水环境集团大理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获得了答案,发现了大理客栈得以重新开业的原因,环境保护为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。
集团洱海周边新建的6座下沉式再生水厂处理,污水经生态技术处理,水质优于地表水iv类标准,尾水进入生态塘库进一步自然净化后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iii类,用于城市景观用水、农业灌溉等,年减少洱海年抽清排污2000万吨。
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
2019年9月5日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刊发题为《洱海,变清了》一文。
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
文中称:要使洱海变清,首先得截住流入洱海的污水。“治理洱海的首要难题是怎样把这些污染物收集起来。” 如何把流入洱海的污水截住?
2016年起,一张密密麻麻的地下污水收集管网在整个洱海流域铺展开来,百姓们称它“毛细血管网”。2016年4月,大理洱海环湖截污(一期)ppp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,这也洱海保护的核心工程。项目包括环洱海的6座下沉式再生水厂(一期规模5.4万吨/日)、231公里管线、12座提升泵站,形成了一条环湖截污治污“大动脉”,彻底截断流向洱海的生产生活污水,并对污水就近处理,切实有效保护洱海,持续善水质。
水变清了,洱海美了,在这场久久为功的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中,每个人都是守卫者,每个人都是受益者。
人民日报
2019年9月5日,《人民日报》刊发题为《大理:为后人留一湖清水(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·重温嘱托看变化)》一文。
文中称,抢救洱海,成效初显。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,洱海全年水质为优。今年前5个月,洱海全湖水质均为ⅱ类,6月、7月为ⅲ类。
治理洱海,大理舍得投入。2015年至2019年7月,累计投入洱海保护资金183亿元,构建覆盖全流域的截污治污体系。目前,除了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,整个洱海流域还有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35座,化粪池12万个,累计处理污水7063万吨,与2016年相比入湖河流污染负荷削减30%。
经过一系列强力有效的措施,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,保护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,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关于2018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通报中,洱海全年水质为优。
我们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,让“苍山不墨千秋画,洱海无弦万古琴”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!
来源: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