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环境部|出实招精准治污南明河还清于民-欧洲杯在线开户
2021-02-02近日,国家生态环境部将贵阳南明河综合治理项目列入“督察整改看成效”正面典型案例。项目引入专业化公司中国水环境集团,以“政府主导、机制创新、依法治理、科技支撑、全民参与、长治久清”为原则,统一规划、分步实施。治理成效显著,实现还清于民。
中国水环境集团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与模式,发源于、原创于南明河的治理过程。7年来,集团通过对南明河流域的系统规划和治理,新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厂16座,提标改造5座,服务人口350万人,每年向南明河生态补水达4.5亿吨,平水期河道中85%的水量由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供给。集团在南明河综合治理中首次创新与应用“浅层好氧生态河道”技术体系,大大提高了河道行洪和河道生态修复的能力。2014年建成的青山再生水厂为西南地区首座下沉再生水厂,是贵阳国际生态文明论坛永久会址。
目前,集团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与模式已成功复制到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大理等地,取得良好的生态、社会、经济效益。
贵阳市依河而建、城河相依,是长江与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,2019年底常住人口497.14万人,城镇化率76.13%。南明河贯城而过,有7条一级支流汇入,中心城区段长约50公里(流域人口约310万,占全市62%左右;流域地区生产总值2406.05亿元,占全市60%左右),是流经全市人口最为密集、商业最为活跃、生产生活最为集中的区域。随着工业化、城市化快速推进,南明河流域生态“欠账”增多,水质恶化、污染严重,中心城区段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,成为一条“失去生命的河流”。
南明河穿城而过
2017年,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贵州省委、省政府进行反馈的问题中指出,贵阳市生活污水直排造成南明河等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。南明河治理既是环境问题,更是百姓关切,必须还南明河一湾清水。近年来,贵阳市委、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,坚决扛起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政治责任,持续推进南明河流域综合治理,大力开展控源截流、内源治理、疏浚活水、生态修复,新建污水处理厂18座,改造排水大沟19条,共投入治理资金75.91亿元。截至目前,南明河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,7条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标,溢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,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,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(省控花溪断面和市控三江口、解放桥断面水质总体优良,新庄国控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总磷浓度分别为22mg/l、1.28 mg/l、0.25 mg/l,水质平均为ⅳ类,达标率100%),流域水质明显提升。
南明河省委段
一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,坚持以重点流域治理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。
多年来,南明河整治方式以清淤、筑坝等治标工程为主,陷入“反复治、治反复”的循环,整治效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有差距。贵阳市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,紧盯污水直排突出问题,坚持系统思维、综合治理、精准施策,统筹谋划南明河综合治理大文章,从更广的地域范围、更长的时间范畴来看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,严守河湖生态红线,异地搬迁贵钢、贵铝、水泥厂等污染排放大户,采取“截污治污为前提,消除内源污染为保障,提升两岸环境质量为补充,恢复生态自净能力为根本”的总体技术路线,实施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沿河道打造湿地公园、休闲广场、滨水空间,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把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变成为百姓谋福祉的过程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多年位居省会城市前列,连续4年荣获“中国最佳表现城市”称号,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,“爽爽贵阳”名片更加靓丽。“南明河河水比2016年以及更早的时候更清澈了,岸边的景色也很精致。市西河也有很大变化,以前的‘黄汤’变成了绿幽幽的清水,还有水鸟前来捕食。”随机走访路边散步的市民如是说。
南明河甲秀楼至冠州桥河段
二、突出分散处理,着力改善中心城区水生态环境。
以往的南明河整治中,主要采取沿线截污沟集中收集,统一到下游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,但由于管网不完善、雨污不分流、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,导致生活污水溢流、自净能力弱,南明河成为一条“臭水沟”。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南明河流域污水直排的问题和生态“欠账”、能力“短板”,贵阳市按照“适度集中、就地处理、就近回用”原则,在居民集中居住的老城区,就地就近修建污水处理厂,同时要求新建小区配建污水处理设施;对排水大沟实施清污分流等整治工程,改造排口263个,新建污水管网65公里,分离清水入河、污水入管,推动原有“末端兜底”向“前端减量、沿途分处”转变,南明河流域的污水处理能力从2017年99万吨/日提高到目前165.08万吨/日。在优化污水处理厂布局后,用达标尾水作为生态景观用水回补南明河,每天向全流域提供150万吨生态补水,排污大沟每日分出清水3.6万吨入河,每年节省跨域调补水资源5亿吨,有效解决核心段淤积重、水变黑、臭味浓等突出问题,河流自净能力得到强化,“除臭”“水清”“景美”等各项治理目标逐步落实。现在,南明河干流城区段水生动植物种群类型丰富,沉水植物覆盖率提高至75%,生物多样性指数、水生植物盖度、生态系统完整性显著提升,“水清岸美有文化,鸟飞鱼跃人欢畅”的自然景观得到恢复。
南明河河滨公园段
三、注重集约高效,实现生态价值、经济价值、社会价值最大化。
贵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山多地少,土地资源稀缺,在中心城区建设污水处理厂选址难、拆迁难。贵阳市坚持土地集约、资源利用、环境友好,新建的18座污水处理厂中有14座采用下沉式,地下修建污水厂,地上修建商业综合体、公园广场、体育场等设施,在有效解决传统地面厂臭气重、噪声大、防护距离不足的同时,节省管网建设、征地投资约15亿元,节省建设用地163.5亩,提升了污水处理设施综合利用价值,实现了城市生态“负资产”向“正资产”的转变。比如,在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区,建成贵医和六广门两座污水处理厂,埋深30米以上,配套建设商业建筑13.71万方、商务写字楼8.88万方、体育设施2.38万方、居住13.47万方、停车位4000余个,形成以中心城区体育运动休闲产业、现代商贸服务业等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,预计带动就业6000余人,实现产值2.5亿元。此外,中水回用每天节约绿化、办公等用水成本13万元,并将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实现区域集中供暖。
左图:贵钢再生水厂入河排口 右图:贵阳青山下沉式再生水厂
四、挖掘流域文化,引领形成生态文明新风尚。
南明河沿线坐落着甲秀楼、翠微园、文昌阁等一批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,民族文化宫、贵阳大剧院、贵阳美术馆等一批现代文化地标,阳明文化、民族文化、时尚文化时刻沁润、滋养着每一个市民。贵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脉和生态资源,将沿线山水、人文景观串联起来,把流域文化元素融入到群众休憩休闲的每一个生活空间,加快建设六广门记忆馆、再生水科普馆等一批文化及科普教育基地,高标准打造了一批以十里河滩、阿哈湖等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滨河风光,以筑城广场、甲秀广场等为代表的城市景观,以镇山村、麦翁古寨等为代表的村寨景观,以方舟戏台、酒文化一条街等为代表的网红打卡点,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在日常生活、运动休闲的点点滴滴,进一步彰显南明河人文底蕴,实现了文化特色与水城人景合一。比如,建成的水环境科普馆、生态科普馆,免费开展科普教育,引导群众在衣、食、住、行、游等方面向绿色低碳、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转变。
南明河甲秀楼
南明河面飞鸟栖息
五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,全力打一场南明河综合治理的人民战争。
南明河治理工作,涉及从天上到地下、从水里到岸上、从城市到农村,不群策群力、发动群众是不可能做到的。贵阳市牢固树立宗旨意识,坚持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全民参与,举全市之力、聚万众之心,相信群众、依靠群众、发动群众参与整治、参与监督,每年发动近万名环保志愿者和市民开展“行走南明河”“保护母亲河”等活动,鼓励群众通过12369热线、“百姓拍”app平台等多种渠道反映环保“痛点”,让市民“不做旁观者,要做参与者”。建立河湖大数据、“两湖一库”重要水源地监管平台,运用遥感、无人机等先进技术,对河道和重要排污口精准监管,实现河湖水生态修护、水环境保护、水污染防治等精细化管理。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技术、管理和资金等优势,在国内水环境治理领域先行先试ppp模式,2014年以来引入社会资本96亿元全程参与流域整治、运行和维护,被财政部列入全国首批ppp示范项目。
左图:市民河滨晨练 右图:南明河夜景
南明河治理虽然取得了阶段成效,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基本解决,但长治久清还需久久为功。下一步,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精准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、原则和路径,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苦干实干的精气神,将集中整治向常态化、长效化、可持续转变,不断绘就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的生态画卷。